素拉杰·沙田泰
尊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先生,
尊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裁会会长韩启德先生,
尊敬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和裁会副会长刘敬钦先生,
尊敬的柬埔寨前首相翁霍先生,
尊敬的各位论坛演讲嘉宾,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十分荣幸,能够应邀来到中国深圳,在主题为“可持续和平 可持续未来”的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暨中国—东南亚和平发展论坛上发言。
借此机会,我衷心感谢和裁会的盛情邀请和热情洋溢的欢迎接待工作,并对会议筹办工作的圆满成功向和裁会以及汪洋先生表示祝贺。本次会议主题鲜明,契合形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亲眼见证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而我们所在的亚洲作为这场变化的中心,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印度以及众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国家的经济增长数据让人们开始关注“亚洲的崛起”。许多国家的经济政治战略为崛起之说进一步提供了现实基础。中国的两洋战略、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战略及泛北部湾合作、印度通往欧洲的油气新丝绸之路、伊斯兰走廊、有“东方北约”之称的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对南南合作的重视,都在战略上推动着“亚洲的崛起”。此外,区域和次区域组织的涌现、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也推动了战略格局的变化。拥有31个亚洲成员国并创立亚洲债券市场的亚洲合作对话,中东地区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中亚合作框架,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东南亚10国组成的旨在于2015年建成覆盖近6亿人口的统一市场的东盟共同体,规模达2400亿美元的东盟与中日韩(10+3)共同外汇储备金,博鳌亚洲论坛,东亚峰会,湄公河流域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新兴经济体,中国与东盟启动的战略合作,这些都为亚洲带来了全新的战略格局,为亚洲区域内的合作,以及亚洲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机会。
当然,如果没有持久的和平,亚洲的崛起将无以为继,也无法在欧洲陷入经济危机之时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未来的十年,亚洲必须享有和平,或至少没有重大的冲突和紧张局势,唯有如此,亚洲才能延续增长势头,造福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在亚洲许多地方,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是社会内部问题,有些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涉及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和领土争端等方面。有些原本能够沟通对话的国家和社会之间,一旦关系紧张,迫于政治化的公众监督以及国内民族主义势力的压力,沟通交流就难以为继。泰国最南部三个府的暴力事件、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的冲突局势、泰国与柬埔寨关于陆地和泰国湾领海领土主张的冲突,南海各方的权利主张,以及日本与韩国、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岛屿争端都是冲突和紧张局势导致难以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冲突的鲜明案例。
关于领土主张导致的冲突,我个人建议在争议领土涉及可观经济利益的情形下可借鉴国际先例,化冲突为合作,冲突各方根据达成协议合作开发争议领土,即所谓的合作开发区。一方面技术人员和国际律师可以在未来数年内就领土和领海边界划分问题展开谈判,另一方面有关方面可就成本分摊、利润共享事宜展开讨论并达成协议,但不影响正在进行的边界划分谈判。例如,自1979年起,泰国和马来西亚已就共同开发泰国湾争议海域达成一致,时至今日,尽管领海边界划分尚未有定论,但领土谈判并未出现紧张局面,双方均对分享油气开采的利润感到满意。这种化冲突为合作的方式或许是亚洲各国应该认真考虑的,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超越冲突,求同存异,为国家和子孙后代谋取福利。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如果人们已经认识到,可以找到避免冲突的办法并就其达成一致,或者在冲突发生时可以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那么如何启动争取和平解决的对话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常常发现,尽管解决方案可能是现成的,但争取解决冲突的对话和谈判过程却是曲折艰难的。我们需要一种机制,以及专业知识来制定减少冲突、开展和平对话的程序,推动对话并探索解决之道。我认为,亚洲社会是一个三方社会。我们可能需要请第三方代表我们与冲突的另一方斡旋,而另一方可能也需要委托我们信任的一方来试探我们对于某项建议的反应。关键在于,整个过程必须在获得冲突双方尊重和许可的基础上悄然进行,必须不偏不倚。居中斡旋者必须赢得冲突双方的尊重和信任,让双方都乐于接受,且与冲突本身没有利害关系。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亚洲在小范围内存在一些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且在如何开启和平对话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在这一背景下,亚洲和平与和解委员会于2012年9月5日在曼谷成立。委员会具有三个独特之处。首先,作为委员会的创始委员,能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了解政府机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现实情况,了解国家间的关系、和平建设、政府管理和国际关系,也了解建设和平与冲突解决,以及关于政治决策的第一手信息。委员会委员包括东帝汶前总统拉莫斯·奥尔塔、波兰前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智利前总统里卡多·拉戈斯、马来西亚前总理阿卜杜拉·巴达维、意大利前总理和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奥地利前总理阿尔弗雷德·古森鲍尔、印度尼西亚前副总统尤素夫·卡拉、菲律宾众议院前议长何塞·德贝内西亚、新加坡前副总理贾古玛、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印度尼西亚前外交部长哈桑·维拉尤达、马来西亚前外交部长赛哈密、印度前外交部长施旺特·辛哈,以及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大卫·肯尼迪,委员会主席由我本人担任。成员都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加入委员会,不代表任何国家、政府或政党。亚洲和平与和解委员会的委员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每个冲突事件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并且清楚地知道应该采取何种恰当方式与冲突有关方打交道,委员们在任期间与他们当中许多人可能有过合作共事的经历。委员会委员背景各异、立场公正,能够为冲突各方所接受。委员会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它是一个独立、公正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在与冲突各方的各级决策者接触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三,尽管委员们各自都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能够为和平作出贡献,但在亚洲和平与和解委员会,他们能够整合资源,协同行动,从而为避免冲突和促成和平对话做出更大贡献。委员们的斡旋、知识和专长能够协助亚洲各国政府、组织和团体缓和紧张局势,实现冲突的和平解决。
亚洲和平与和解委员会将本着不干涉、沉默外交和请求磋商的原则采取行动,鉴于亚洲的文化与传统,这些原则对于和平对话至关重要。不过,只要相关各方允许,亚洲和平与和解委员会将选择参与任何和平进程或能够缓和紧张局势的进程。委员会委员将作为发动者、推动者和开拓者,努力推进和平对话,避免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正如汪洋先生今天上午所说,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要以更大的睿智、更理性的态度、更灵活的手段,通过对话协商,避免冲突发生。
我坚信亚洲和平与和解委员会能够在缓和亚洲各领域的紧张局势和冲突方面与其他机制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我们大家都有义务互帮互助,思考如何防止紧张局势升级为冲突,继而给冲突各方的合作造成障碍。如果我们不能以和平的方式妥善处理亚洲小范围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冲突,那么外部势力很可能实施干预,支持冲突中的某些相关方做出不利于本地区和平的反应。如果没有和平,亚洲的崛起将会受阻,子孙后代的利益会受到损害,而我们为促进发展和改善人民福祉而协调国家和次区域战略,寻求密切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对于其他地区的友人,亚洲的紧张局势和武装冲突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利益,因为紧张局势和武装冲突将使得亚洲无法为本地区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争取亚洲的广泛持久和平。让我们步调一致,协力共进,只有持久的和平才能为亚洲带来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