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暨

中国—东南亚和平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秋高气爽之际,我很高兴出席由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联合国驻华系统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共同举办的2012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暨中国—东南亚和平发展论坛。首先,我谨对大会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来宾致以诚挚的问候。

本世纪初,联合国大会提出“千年发展目标”后,又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这标志着在新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在中国,“和”是我们自古以来所尊崇的核心价值,“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是我们始终秉承的历史文化传统。对此,胡锦涛主席曾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1949年以前的100多年中,中国人民曾饱受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这段历史更令我们深感和平之可贵、发展之重要,深信只有和平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发展才能让人民丰衣足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就把为国家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中国老一辈领导人邓小平先生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从那时起,我们立足于世界和平,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三十多年来,广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功实现从一个落后农业省份向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华丽转身,经济总量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我们所处的广东省深圳市,三十多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现在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取得这一系列成就,都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女士们、先生们,

和平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维护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992年,邓小平先生在视察中国南方时强调,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992年至今的二十年间,中国从向世界161个国家、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2563亿元人民币的各种形式的援助,到最早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从执行联合国30多项维和行动,到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海军护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敢于担当,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勇挑重担,发展起来的中国用实践向世界证明,中国谋求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体系的重要建设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繁荣的巨大正能量!

女士们、先生们,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极为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恐怖主义、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攸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也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来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要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和平稳定,必须也要让别人和平稳定。我们主张各国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让我们的和平更具可持续性,让世界的未来更加美好。

女士们、先生们:

东南亚与中国,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共同繁衍生息在亚细亚这片热土上。“远亲不如近邻”,地缘这根纽带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随处可见相互交流融合的印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本着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密切合作、互利共赢的宗旨,建立了中国—东盟对话关系,开启了双方关系的新篇章。二十多年来,双方关系经历了全面对话伙伴、睦邻互信伙伴到战略伙伴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东盟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逐步形成。特别是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自贸区,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

中国广东省和东南亚国家地缘接近、文化相通、商脉相连。全球2000多万广东籍的华人华侨中,70%以上分布在东南亚各国。他们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在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广东以930亿美元位列各省区市第一。我来广东工作后,第一次出访的目的地就是东南亚国家。那次访问给我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回忆,至今我还记得:雅加达酒店的门童把我们随团的企业家们亲切地称为“广东先生”(Mr. Canton),吉隆坡的主流媒体热情地为广东“腾笼换鸟”、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加油打气,越南农德孟总书记对深圳市中标建设越北开发区的真诚祝贺和充分信任,新加坡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三任总理向我毫无保留地分享转型升级的心得。那次访问让我至今深信不疑: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是真心把彼此当兄弟的,中国与东南亚友好的基础是任何力量都动摇不了的!

当然,在看到友好合作交流这一主流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之间还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分歧争议。这不足为奇,也无需回避,而要冷静理性对待。关键是在矛盾和争议出现后,本着什么样的原则处理:是同舟共济,还是同舟共“挤”?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是睚眦必报、小题大做?是互相协商、寻求合作,还是激化矛盾、两败俱伤?57年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以万隆会议为契机,成功地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在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中共同推开了和平共处之门;21年前,中国又和东盟成功超越了政治上的疑虑,共同开启了历史性的对话合作进程。历史行进到今天,面对摩擦、面对争议,相信我们各国政府和人民能以更大的睿智、更理性的态度、更灵活的手段,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推动本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很大。即使广东作为第一经济大省,也有年人均收入不足400美元的贫困地区,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有着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探索和实践。我们真诚希望国际社会能更加认同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理解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需要逐步解决的诸多发展难题,尊重中国人民对待持久和平的渴望和向往,对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的珍视,相信中国党和政府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和决心。

借此机会,我诚挚地邀请各位代表,多在广东走一走、看一看,通过与老百姓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体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感受他们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迫切要求。

最后,预祝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暨中国—东南亚和平发展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